English

陶寺建筑基址是否城址定论尚早

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梁星彭希望媒体谨慎报道
2000-06-14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曲冠杰 我有话说

最近媒体爆炒陶寺龙山文化遗址新发现的大型建筑基址,称其为尧舜时代的城址,并据此说中国历史向前推进了近一千年。果真如此,当然皆大欢喜。但考古学与历史学是科学,不能捕风捉影、一哄而起、草率定论,而需要充足的证据,充分的讨论,甚至要经过长时间的历史考验方能盖棺论定。有关专家对目前陶寺建筑基址的性质持论极为谨慎,并认为目前一些媒体的报道偏颇、绝对。

为了验证陶寺建筑基址,记者6月9日前往发掘现场踏勘。基址在山西省临汾地区襄汾县(有报纸误报为是襄垣县)陶寺村南的一块台地上,据考古发现竹子等植物,这里古代曾经是植被繁茂、气候湿润的平野,如今已成为干旱少雨、沟壑纵横、植被稀疏的黄土高原。在陶寺遗址四区,一块塬上台地,有二个探沟,较大的4号探沟长15米,宽5米,建筑基址横在探沟中部,基槽宽8.4米,主体宽6.6米,残存高度约0.8米;基槽有二层夯土,主体有九层夯土,明显地呈现出是一堵夯土墙;在墙体横截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层层的夯土层。

在侯马南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侯马考古工作队所在地,记者请教了主持今年陶寺遗址考古的考古研究所梁星彭研究员。

梁星彭介绍:早在1978年,考古研究所就与临汾地区文物主管部门合作,对陶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,至80年代中期结束。此次发掘面积达7000平方米,发掘墓葬1300多座,收获甚丰:随葬品十分丰富,出土有成组的陶器、玉器、木器,其中以礼、乐器居多,有些富有明显的地方特色,如扁陶壶、釜灶、双陶鬲。特别是九座大墓堪称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惊人发现,出土的土鼓、石罄、蟠龙盘等均为别处龙山文化遗址所罕见。由于墓葬大中小形制不同,随葬品多寡迥异,可见当时已出现了阶层或等级。此外,还在晚期遗址中出土一枚红铜铃(有的报道说成青铜器),在一件陶器上还发现有用朱砂写的与甲骨文的“文”字相似的文字符号。考古学家根据地层将陶寺遗址分为早中晚三期,时代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900年,共约600年,每期约200年。专家认为:陶寺遗址年代其晚期与夏代早期相当;早中期则与古代典籍所说的尧舜时代相应。由于陶寺遗址的丰富内涵、重要发现和独具的特色,考古学家命名为考古学上的“陶寺文化”;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梁星彭说,由于国家起源工程的启动,陶寺遗址在时隔十多年后再度引起考古界重视。去年在陶寺遗址2区同一时代同一地层平面上发掘出密集的规模较大的聚落,今年又发现了大型夯土建筑基址,在H1灰坑中还发现一块带有刻画花纹的墙皮或居住面,应是较高档居住面积的残留物。初步推断,这些现象应与城址有关。由于夯土层曾被灰坑打乱,并压在陶寺晚期地层下,据此夯土墙下限不应晚于陶寺文化晚期;上限也不会早于陶寺文化早期,它属于陶寺文化应无疑问。

由于陶寺遗址反映出阶级出现的迹象,有金属出现,有文字出现的可能,现在又发现可能是城址的迹象,这几点都是国家一种物化的标志物。像陶寺遗址集中了诸多国家产生的重要因素是极为罕见的,它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
而山西南部地区历来被史家称为夏墟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及三家注记:尧都平阳(今临汾),舜都蒲阪(今永济),禹都安邑(今夏县),皆在晋南;考古学界一直希望找到与典籍所记相对应的遗址和遗物。在河南、山东都发现许多古代城址,唯独山西付之阙如,陶寺遗址的种种迹象,有可能使历史得到进一步印证,应是考古学的重大突破。

梁星彭强调,现在仅仅是一个开始,远不是结束;还不能确定无疑地肯定夯土墙就是古代的城址,当然也有很大可能。下一步要在重要地段多开探沟,进一步了解其规模,以确定其性质和年代,媒体对此也应持谨慎态度,不能早作定论,以免误导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